南阳:“四好”机制畅通便民政务服务“最后一厘米”
来源:凯迪网     时间:2023-08-17 22:48:27


(资料图)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曹绍果 曹青 魏星眉(通讯员:刘洋)

今年以来,南阳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企业群众审批服务办事需求,创新推行审批信息好查、政务内容好懂、审批事项好办、审批服务好评“四好”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公开透明、高效服务、阳光审批、跟踪问效、互动提升”的审批服务新格局。

聚焦审批信息“好查”创新审批信息公开渠道。 针对 企业群众获取审批服务信息“不好找、反复搜、来回跑” 等问题,创新线上线下审批服务信息发布渠道,实现查询渠道好找、内容标准统一、发布集中集成。 一是线上快捷查询。 在省市政务服务网、南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专栏以及实体政务大厅入口电子导示台实时同源公布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实现审批办事查询“一网集成、全面好查”。组织各窗口单位积极推进高频事项办事指南“码上查询”,在政务服务网、部门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常态化发布更新,方便企业群众随时随地了解相应业务的办事流程。 二是线下集中查询。 政务服务大厅公示公告专区设置政策文件、办事指南、报刊等查询功能,配置宣传大屏、电子导示台等电子设备查询,配备专人引导群众使用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备查询,窗口、填单台、电梯口等多点摆放纸质高频事项办事指南、“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跨省通办”事项清单等,实现“一厅集成,方便好查”。 三是就近便捷查询。 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大厅投放的集成式自助终端均可查询办事指南,打造“十五分钟查询圈”,实现“一机集成,就近好查”。 四是城市服务地图查询。 依托“宛快办”APP,开发“南阳市政务服务地图”,上线便民服务中心、药店、律师事务所等22种类型的地址、导航、咨询电话等信息1226余条,实现“一图集成,一点好查”。

聚焦政务内容“好懂”创新审批服务公开内容。 针对 政策文件不好懂、办事指南太专业 等问题,以群众视角解读政策文件、编制办事指南、打造咨询平台,让企业群众办事一问就会,一看就懂。 一是精细解读办事指南。 将企业群众办事中的易错点集中提炼,在南阳政务服务网推出办事指南温馨提示,编制常见问题3100余条;针对政务服务事项名称专业性较强、过于拗口、不易懂、不好查询的问题,制定“口语化”表达对照查询清单,并线上线下对外发布;聚焦企业群众经常办理的高频事项,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新生儿出生、职工退休等223个“一件事”联办事项集成办理前的多次获取信息、逐个事项申报,优化为信息集成发布、流程一次获取、事项一次办理、结果一次告知;组织23个牵头部门编制上传“一件事”知识库,方便群众获取办事信息。 二是精心解读政策文件。 采用视频、动漫、图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三批18个主题突出、创意新颖的高频服务事项解读作品,在政务服务大厅电子屏、南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号公众号、南阳政务服务网展播;不动产以卡通人物“小不点”形象为企业群众讲解审批政策文件、办事流程,深受群众喜爱;设置“惠企政策服务窗口”“企业服务工作站”,编制三册《南阳市“万人助万企”活动便企服务手册》,解答企业群众疑难。 三是实现一号咨询服务。 整合42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12345一号对外”“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依托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打造知识库和公告库,各部门即时推送、实时更新维护,确保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处置。

聚焦审批事项“好办”创新审批服务工作机制。 针对 办理时间长、申请材料繁多、办理流程复杂、办事成本高 等问题,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标准,提高审批效能,降低办事成本。 一是深入推进“四减一造两提”。 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间全部压减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压缩至3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小时内;所有事项申请材料在持续压减中;无法律法规支持的收费项目已清理;制定了“简单事项审核合一、一般事项一审一核、复杂事项一审两核、特别复杂事项加入特别程序”四种标准环节模式;对审批服务过程中的现场勘验、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程序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限时办结机制并向社会公布,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二是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 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推动实现“一证通办”公安、社保、民政等民生事项397项,推动223个主题集成式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304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市级782个事项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免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实现“免证可办”。 三是大力推动“掌上办”。 建设完善“宛快办”APP,不断整合各类政务服务、便民查询事项,逐步实现公积金、不动产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从“大厅办”到“掌上办”;上线“一件事”专区、水电气暖专区、智慧停车等服务模块,实现一部手机畅享城市服务。截至目前,“宛快办”累计上线1552项服务,累计注册用户数165.4万。 四是推行“全流程辅导帮办+N”服务。 组建“南阳市政务服务全流程辅导帮办专家团”,为3282家企业开展了辅导帮办,为企业群众提供上门服务5863次,开展现场服务2766次,线上咨询11299次,为226个省市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难题,满意率达100%。2022年10月,该项改革典型案例荣登南阳市第三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

聚焦审批服务“好评”创新审批服务评价方式。 针对 评价标准不统一、监督评价渠道单一、问题发现整改不及时 等问题,构建评价、归集、分析、核实、整改、再评价的闭环评价链条,推动审批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制度。 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好差评”系统、豫事办APP、大厅集中评价器、窗口静态二维码、12345市长热线、市长留言板、电话投诉和“办不成事”受理窗口等多种评价渠道,及时将差评事项转交相关单位办理,督促限期整改,实现事项评价全面化、评价渠道多样化、数据分析自动化、问题整改及时化,“差评”按期整改率100%,实现“一评覆盖,以评促改”。 二是开展“亲身办”活动。 各窗口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行政审批服务科科长三级体验主体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以企业或群众身份“走流程”,切身体验办事过程和感受,主动发现问题、找准症结、优化流程、改进服务,体验主体参与率占比99%,发现并解决疑难问题24个。 三是建立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 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媒体工作人员、离退休干部等为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对全市政务服务部门开展明察暗访、监督调研,及时发现堵点难点痛点,积极反馈群众呼声,宣传经验做法,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四是开展服务效能评价。 出台政务服务效能评价办法,对入驻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的47家单位进行综合效能评价。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实行“周考评、月排名”,对排名前两名的单位颁发“骏马奖”,对排名最后一名的单位颁发“蜗牛奖”,倒逼各部门政务服务提质提效,切实发挥了改革创新“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